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20 -> “宁”聚正能量 -> 争做好网民
海萍:彰显公仆本色 书写最美答卷
2020-12-30 17:26:43   
2020-12-30 17:26:43    来源:固原日报

走访困难群众

  她精瘦干练、为人热情开朗。

  12月22日,当记者在原州区官厅镇东峡村见到海萍时,她正忙着村上“两委”班子换届和医保收缴工作。

  12月6日,中央组织部、中央宣传部公布“最美公务员”名单,原州区政府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、驻官厅镇东峡村第一书记海萍上榜。

  参加工作三十余年,从事了民政、危房改造、两保收缴、信访、包片、驻村等工作,海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,她的眼泪与欢笑,都与群众相关。

  “没有别的,就是实干。你到一个地方,到底为这个地方干没干事,干了什么事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”海萍说。

  “段叔,你来了,是不是最近没钱花了。”在原州区清河镇担任民政助理员期间,海萍视五保老人、残疾人为自己的亲人。尤其分管了镇敬老院后,她更是把七位孤寡五保老人当自己的老人对待,每周到敬老院安排好一周的生活,逢年过节买好吃的给老人改善生活。敬老院的老人夸海萍“比亲生女儿还亲”。

  2016年,海萍从乡镇来到信访局,她发现信访工作并不是“一张报纸一杯茶”那么轻松,也不是与信访群众“聊聊天”那么简单。“信访工作事关社会稳定、事关党群和干群关系,来不得半点马虎。”海萍常对同事说。多年的基层工作,海萍对信访群众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,她把上访的群众当家人,把群众的来信当家信,把群众的难事当家事,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。

  南关街道办事处下东海拆迁户马老太经常上访,海萍不厌其烦地做好接待工作。“老姨,这两天没见你还有点想你了。”海萍为马老太端了一杯热茶,拉起了家常。在海萍眼里,她认为一杯热茶、一声问候是拉近与上访人和信访人距离的红线。

 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以来,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次数越来越多,更让她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国家干部沉甸甸的责任。

  2018年3月,海萍受原州区委组织部选派到官厅镇东峡村担任第一书记。

  东峡村属于城乡结合部,人员流动频繁,村民收入以进城务工收入为主,承包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。如何发展产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是摆在海萍和村“两委”班子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。

  驻村首先要驻心,上任后,海萍团结村“两委”班子,经过入户走访调研了解和掌握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想法。海萍发现东峡村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就是发展劳务经济。随即,她联系原州区劳动就业局、扶贫办举办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班10余次,邀请专业技术人员,针对电焊、挖掘机和装载机驾驶、烹饪及护理等农民极易掌握的技能开展手把手授课。

  为帮助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,海萍结合东峡村万亩林草地实际,与村“两委”班子商量后,在政府兜底的基础上,给每户增加一个公益性岗位,确保户均增收1万元。

  今年51岁的李明是海萍在东峡村最牵挂的人之一。李明一家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,他常年在外打工,靠着微薄的收入养活80多岁的母亲和患有残疾的妻子以及供养两个孩子上学。去年,李明在工地打工时头部不小心受伤,一家人生活愈加困难。海萍为一家人申请了低保,4月份又为李明解决了公益性岗位。一有时间,海萍都会抽时间去看望李明一家,了解家里还有什么困难,鼓励他们鼓起信心发展生产。

  “是海书记给我们一家带来了希望。”李明激动地说,他从心里感激这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书记。

  驻村帮扶,海萍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,群众也将她的好记在心间。一件件民心实事,让大家赞不绝口,大家对这个第一书记越来越信任了。

  要致富,先修路。驻村期间,每逢雨天海萍看到村民行走在泥泞的道路上,很是着急。“我作为扶贫队长,连村里的路都修不好,还谈啥脱贫奔小康。”海萍说。2019年,她争取到原州区交通局扶贫项目,用于2.1公里村主干道硬化,争取帮扶单位原州区信访局帮扶资金6万元,铺设村砂砾路面7公里,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”。为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、贫困户致富无门路的问题,经村“两委”多方研究论证,结合东峡村贫困户实际,着手组建成立东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,创办养殖项目。通过“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经营模式,把村集体经济与贫困户脱贫捆绑,利用场地租赁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。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,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达到了5万元。

  追逐梦想的路程从不会是一帆风顺,但心中有光的人一定能乘风破浪。对海萍来说,基层工作是事业,更是使命。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,她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,把人民安居乐业、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书写着服务群众、担当作为的“最美”答卷。(记者 段凤蓉文/图)

【编辑】:倪金凤
【责任编辑】:倪金凤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